烹燃心动|彩虹心理驿站团辅活动第一期

文章来源:烹饪与营养系发布时间:2023-03-02浏览次数:19

       为提高烹饪系心理委员群体的凝聚力和集体感,更好地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2月28日下午,我系心理联络员王梦梦老师邀请学院心理中心刘欣老师在图书馆二楼活动室为烹饪系心理委员群体进行了团体辅导。

      首先,王梦梦老师对刘欣老师进行了简单介绍,同学们热烈鼓掌欢迎。刘欣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五个部分,分别是“有缘相识”“角色定位”“岗位职责”“经验交流”“场地参观”。

      在第一部分“有缘相识”中,刘欣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两个小游戏,分别是“哼小调”和“电波”传递。通过“哼小调”,最初有些拘谨的同学们渐渐放松,卸下羞涩和紧张,大家笑作一团,在游戏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通过“电波”传递,大家感悟到在平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存在电波误传和信息误差的现象,对每个人分别是如何应对电波误传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第二部分“角色定位”中,刘欣老师为大家系统介绍了学院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并对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讲解,心理委员既是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者,也是班级同学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现者,还是同学们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以及自身心理健康的示范者。心理委员在进行班级心理工作的过程中,有四大优势,分别是:跟同学们的心理距离进、班级信息来源广、经过专业课程训后自我成长快、与同学们的沟通效果好。

      在第三部分“岗位职责”中,刘欣老师提出,心理委员应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按时参加学院、系(部)开展的有关心理培训,掌握常见心理问题和危机识别的有关常识;应配合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健康活动,向同学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做好日常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和紧急情况汇报工作;及时发现和关注有心理困惑的同学,重点关注经历重大应激事件、情绪行为等明显异常的同学,引导相关同学接受专业老师的服务与指导。

      在第四部分“经验交流”中,部分心理委员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大家对自己是如何担任心理委员、担任心理委员的心路历程等进行了讨论,也有心理委员向对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刘欣老师也进行了耐心解答。21面点高职2班心理委员徐交交称自己最开始当心理委员时,班里同学不信任自己,但是经过这一年多的工作,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大家,也让大家看到了自己的工作,大家都很愿意跟自己交流,也从这份工作中收获到了很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第五部分“场地参观”中,刘欣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心理咨询预约的两种方式,并现场演示如何操作,王梦梦老师将自己整理的“心理咨询预约明白纸”发至心理委员工作群中,由心理委员转发至班级群,让更多的同学知晓和了解。刘欣老师带领心理委员们实地参观了图书馆三楼的心理咨询室,以便心理委员们能够更好的在班级开展工作。

      团辅活动结束时,王梦梦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也代表我系心理委员们对刘欣老师表示了感谢,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及时、更敏锐地发现同学们需要帮助之处,更热爱心理委员工作,也将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坚持并传承下去!


上一篇:下一篇: